中新網2月24日電 德國市場營銷專家西蒙·安霍爾特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國家形象對于各國商品的價值具有顯著影響。就中國而言,目前已就“非中國制造”商標在歐盟的申請作出強烈反映。
上述調查是針對“德國制造”這一標記的價值對3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5907萬人進行的。在安霍爾特看來,“德國制造”不僅指德國的機械設備或汽車,來自德國的管理人員也會比來自土耳其或南非的經理更容易謀到職位。
"非中國制造"商標事件激起中國強烈關注。"中國證券網"截至23日21時的調查顯示:對"非中國制造"商標持"帶有明顯貿易歧視應被否決"以及"有損我國國體和尊嚴不應受理"意見的讀者,比例分別達到51.18%和40.15%,兩者相加達91.33%。
據北京商標事務所所長、中華商標協(xié)會副會長袁世環(huán)透露,目前國內以第三方的形式向歐盟提出反對意見有兩種方式:一是在國家工商總局的認可下,以中華商標協(xié)會的名義向歐盟內部市場協(xié)調局提出異議;二是北京商標事務所與中華商標協(xié)會協(xié)商后,以北京商標事務所的名義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