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剛剛通過“瘦身”變相提價后,方便面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康師傅日前又宣布,旗下主力產品“經典袋面系列”零售價將由每包2元漲至2.2元,提價幅度為10%。記者隨即走訪西安多家便利超市發(fā)現,康師傅袋裝面出現了缺貨現象。
走進南二環(huán)一家便利超市,記者看到,原本塞的滿滿當當方便面貨架卻已經不那么“嚴實”了。店主說,近一段時間以來,康師傅品牌系列方便面出現了斷貨,給自己的生意帶來了很大影響。商家告訴記者:“康師傅袋面,配送商沒貨。架子原來都是滿的現在你看……”“肯定有影響,沒有貨了雜賣?賣啥?”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其他商店和便利超市,在邊家村一家便利超市里,記者看到了同樣的狀況,店主告訴記者,這種現象已經持續(xù)一段時間了:“都有一個多禮拜了,一兩個禮拜!
記者:“他是給咱配送的時候沒貨還是?”
商家:“沒貨!
除此之外,店主還說,除了品種供應不全之外,個別口味的方便面還出現了斷貨的現象。這段時間的銷售基本是靠前段時間的壓貨。
記者:“那現在大致啥品種沒貨呢?”
商家:“品種現在是沒那么全了,一個就是像那種小福滿多,都沒貨。沒貨的品種多了,像那鮮蝦的了,泡椒的了,他主要是袋裝的,碗仔也缺,有的也沒有。像我們這基本都是全憑壓點貨!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咨詢了康師傅公司公關部,工作人員表示:“因為我們企業(yè)暫時還沒有接到關于短貨方面的通知和消息,這個可能跟我們企業(yè)沒有很大的關系。”
隨后,記者將電話打到了便利超市提供給記者的供貨商,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送貨員告訴記者,近期的缺貨與康師傅宣布漲價,供貨商囤積貨品有一定關系。
針對康師傅這次的提價行為,記者昨天向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進行求證,由于種種原因,康師傅方面并沒有接受采訪,但還是向記者發(fā)出一份書面回應。按照康師傅給出的說法,之前的瘦身說和現在的漲價,都是企業(yè)不得已的決定,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民生食品與相關原物料價格大幅上漲。
如今在市場上,無論是普通食品還是生活必須品,仿佛都躲不開一個漲字,從綠豆、大蒜,再到如今的方便面、白糖、食用油。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就認為,方便面本身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從它的價格上漲可以預見到未來CPI的走向并不樂觀。
馬光遠:我覺得目前很多包括食品在內的,由于原材料漲價,出現漲價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應該來說比2007年集體漲價引發(fā)的協同效應要更大。因為目前來講,整個流動性非常充裕,而且是負利率,在這種情況下,整個成本在提高。包括方便面在內,出現一系列漲價行為,歸根到底是貨幣在后面起了一個很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說不是有沒有跟隨,而是肯定會跟隨,肯定會漲價,這是時間問題。所以要看這么一個東西,也就是說對于我們日常生活并不是必需品的東西能反映什么?反映的就是我們CPI上漲的一個態(tài)勢、一個流動性過剩的態(tài)勢。所以無論是什么日常生活必需品,即使現在沒漲,也會有一個補漲的過程,最終能夠反映CPI未來的走勢,也是下一步整個物價走勢。
盡管對未來CPI的走勢不抱樂觀,但馬光遠也坦言,現在還不至于產生恐慌的情緒,特別是像方便面這樣的非必需品。
馬光遠:我覺得對于一個理性地人來講,如果說判斷未來整個方便面、食用油等等價格看漲的情況下,適當囤積一點當然也沒什么。7月份的時候有專家就跟老百姓講,7月是物價的最高點,過了7月整個物價會往下走。但是我們看到的不是這樣,而且應該整個物價走勢并不樂觀,但是我們整個利率又是負利率,(貨幣)流動性非常旺盛,M2是GDP的兩倍多,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會做自己的選擇。但是對方便面這些東西沒必要囤積很多,因為我們平常不會用得很多,再加上每年到年底,國家的物價部門對物價做出穩(wěn)定市場的種種舉措,所以未見得要把所有東西都搬到家里來。(記者楊鈞天 陜西臺記者湯薇)
![]() |
【編輯:楊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