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貧富懸殊成為破壞社會和諧的主要因素。(圖片來源:大公報)
中新網(wǎng)8月6日電 據(jù)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貧富懸殊被視為最破壞社會和諧的因素,其次是市民與大財團之間的矛盾、家庭紛爭和政治紛爭。逾六成受訪者認為貧富懸殊是影響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反而爭取普選及民主等政治紛爭的重要性急劇下降,反映市民注重民生多于政治。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與香港亞太研究所就市民對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觀點,先后于2006年2月和本年4月進行了兩次民意調查,成功訪問了約1000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調查發(fā)現(xiàn),兩次的調查情況一樣,最多受訪者認為窮人與有錢人之間的矛盾是最影響社會和諧,反映貧富懸殊的問題仍然是市民最關注的,而財富平均穩(wěn)定則是社會和諧的關鍵。
負責這次研究調查的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王卓祺表示,家庭糾紛取代了政治紛爭成為第三項重要因素,情況與2006年時有所不同,反映香港市民始終是關心民生多于政治。
加上過去兩年,家庭糾紛及悲劇成為傳媒報道的焦點,問題的嚴重性及市民的關注度,根本是不容置疑。王卓祺說,若特區(qū)政府在中、短期內沒有推出進一步的減困措施,香港將會面對更大的社會壓力。
王卓祺說,在本年度的調查中顯示,覺得“政治紛爭”嚴重或非常嚴重影響香港社會和諧的受訪者占39%,比2006年時的49%大幅下降了約十個百分點,可見香港特區(qū)政府在過去兩年,較少受到政治紛爭困擾,這可能與特區(qū)政府的管治能力有關。
這次調查還發(fā)現(xiàn),最多市民認同維持廉潔和公正的特區(qū)政府及維護良好法制、保障個人自由和財產(chǎn)可促進社會和諧。王卓祺建議特首在新一年的施政報告中,多推出關注弱勢社群的措施,紓解低收入家庭的困苦。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