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强伦姧熟睡人妻完整视频,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123,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高中女无套中出17P

2004年04月28日 星期三
站內檢索
頻 道: 首 頁 | 新 聞 | 國 際 | 財 經 | 體 育 | 文 娛 | 臺 灣 | 華 人 | 科 教 | 圖 片 | 時 尚
精品商城|短 信 | 圖片庫 |專 稿 | 出 版 | 供 稿 | 產經資訊 | 廣告服務 | 視 頻 | 心路網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國前駐印大使:印度經濟完全可能維持較高增速

2004年04月28日 10:06

  中國經濟時報:您可以描述一下您腦子中的印度嗎?

  裴遠穎:我作為駐印度大使,從1994年12月上任到1998年4月離任,一共3年零3個月的時間。

  我剛接到通知要去印度工作的時候,覺得很興奮。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燦爛的文化和奇特的國情,一直吸引著我。同時也覺得這個任務很有挑戰(zhàn)性,因為由于種種原因,中印兩國之間,還存在一些復雜的問題需要解決。

  初到那里的第一印象是,現實的印度和我腦海里所勾畫的印度有明顯的差距。到印度之前,我看了很多關于印度的書籍,而且同很多曾經在印度工作的朋友進行了交流。盡管對這個國家落后方面,比如說環(huán)境的“臟、亂、差”有一定思想準備,但是實際情況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即使在首都新德里的近郊,貧民窟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后來我慢慢發(fā)覺,在這些不加掩飾的落后現象的后面,是一個具有巨大發(fā)展?jié)摿Α⒃诮洕蜕鐣I域都是頗有成就的國家。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自然資源、沉穩(wěn)的國民心態(tài),是印度獨特的優(yōu)勢。印度獨立后,經濟發(fā)展雖然沒有中國快,但是相對比較均勻,并沒有大起大落的現象。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印度已經建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中國經濟時報:宗教在印度有很重要的地位,這是否也是印度社會一大特點?

  裴遠穎:世界上幾大主要宗教在印度都有,以信印度教的人數最多(占人口的82%左右)。印度教(其前身是婆羅門教)的輪回學說在印度人中的影響很深,認為人生的現世是前生決定的,而現世決定著來生。這種宿命論的思想使普通印度人有一種悠然自得、與世無爭的心態(tài)。印度的街道雖然很擁擠,但是很少看到打架甚至是爭執(zhí)的現象。很多印度人吃素,不殺生,神牛滿街跑,和宗教都有關系。當然,由于印度宗教狀況復雜,宗教沖突也時有發(fā)生,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

  印度有名的種姓制度也是起源于印度教教義。這是在社會分工和種族差別基礎上建立的等級制度。第一等級是僧侶;第二等級是貴族和武士;第三等級是商人和手工業(yè)者;第四等級是農民。而處于社會最低層的是等級之外的賤民(又稱不可接觸者)。按照這種制度,等級是不可逾越的,世代相傳,永不改變,而且不同種姓之間不能通婚,不能交往,甚至不能同位而坐、同席而食。盡管印度獨立后的憲法中明文規(guī)定廢除種姓制度,但是這個制度實際上仍在政治、社會、經濟等各個方面起作用。比如,我們使館雇傭當地人做園丁和清潔工。這些人來自不同種姓,按照傳統的分工工作,絕對不干種姓之外的事。澆花的比打掃衛(wèi)生的種姓要高。有一個管打掃的印度人有事不能出勤,我們使館辦公室人員就和一個園丁說希望他能代替幫忙打掃一下,但是他拒絕了,他表示,寧愿被解雇也不愿去打掃,因為這和他的種姓不符。這個事例說明等級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但是也不能說現在的情況一點也沒有改變,比如說印度的前總統納拉亞南,也出身賤民階層,通過個人奮斗,最后成為了印度總統。

  印度經濟已經具備了較快增長的條件

  中國經濟時報:印度上個財年最后一個季度經濟增長率達到10.4%這不僅是印度記錄中最高的增長率而且也高于中國過去8年來任何一個季度的增長率。這令很多國家和地區(qū)感到震驚。

  裴遠穎:對于10.4%的增速,我并不感到吃驚。因為從1991年經濟改革以來,印度年經濟增長率都保持在6%到7%左右。這個增長率在世界上不算低。最近幾年,印度發(fā)展明顯加快,改革的效應進一步顯現。印度的經濟每年增長率提高到了7%到8%。當然,10.4%只是一個季度的統計數字,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也很難說能長期保持下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比較長的一個時期內,印度經濟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增長速度是完全可能的,這是由印度國際環(huán)境、印度的自身條件和印度政府的改革政策所決定的。換句話說,印度經濟已經具備了較快增長的條件。

  中國經濟時報:這對中國意味著什么?

  裴遠穎:印度經濟增長對印度是好事,對中國來講也是件好事。印度經濟增長了,兩國經濟合作基礎也擴大了,兩國就有更多的條件發(fā)展經濟交流,這對雙方都有好處,對我國西南地區(qū)的開發(fā)也是有利的。

  當然,壓力也是有的。主要體現在吸引外資方面,還有中印產品有所重疊,特別是在紡織品、化工品方面。也就是說,在投資來源、產品市場方面會存在競爭。印度總理瓦杰帕依曾說過,中印之間確實存在著一種競爭關系,但是應該是一種健康的競爭關系。健康的競爭關系能夠促進合作。就像賽場上的選手競技,有利于雙方提高自己的成績。

  中國經濟時報:是什么促成了10.4%的增長,換句話說,印度的競爭優(yōu)勢在哪里?

  裴遠穎:我認為印度經濟的優(yōu)勢有以下幾點:

  市場經濟的經驗豐富。印度實行市場經濟的時間比較長,印度在獨立之后,雖引進了計劃經濟的一些做法,但是私營經濟占的比例很大。

  印度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比較完備,因為它直接繼承了英國經濟立法方面的內容。印度的現代企業(yè)制度比較完善,企業(yè)的管理水平較高,本土大企業(yè)多。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康,銀行壞賬率低(約10%)。服務業(yè)比較發(fā)達,占國民經濟的49%。

  科技人才多,而且素質高。90年代中期的時候就有個統計,印度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學生的數量占世界第二。直到今天,其科技人才隊伍水平仍然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印度許多高等院校的畢業(yè)生學歷是外國承認的,由于這些人的業(yè)務水平和英語水平都是比較高,所以在國外很搶手,國際組織和國際知名企業(yè)雇傭了不少印度人。與此相對照,英語不過關是中國高素質人才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中國經濟時報:我們的優(yōu)勢在哪里?

  裴遠穎:首先,我們1978年就開始了改革開放,而印度的經濟改革是在1991才啟動的。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很好,很多到過中國的印度人都贊揚這點。中國投資環(huán)境也比較好。

  其次,我們的文盲率比印度低很多,目前印度官方統計它的文盲率在35%,但有人估計實際上的文盲率達總人口的一半。這是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很大制約因素。印度國內人們的文化水平有天壤之別,在社會生活每個角落都很明顯。印度的選舉也很有意思。因為在印度農村有很多文盲,連選票都不認識,所以每個黨派都用一個圖案來表示,有的是一只象,有的是一朵蓮花,有的是一輛自行車,有的是一個農具。人們看到圖案,就知道是哪個黨派,以“看圖識字”的辦法來進行選舉。這不得不說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問題。

  還有就是經過25年的高速發(fā)展,中國經濟已經具有相當的規(guī)模,特別是制造業(yè)比較發(fā)達,這為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印度長項的借鑒意義

  中國經濟時報:您剛才提到了,英語不過關是中國高素質人才所面臨的一大難題。我上大學的時候就知道印度人英語水平比較高,在美國的中國朋友也總是提到印度人的英語很棒,相比之下,我們給世界的印象不如印度。這是怎么回事?

  裴遠穎:印度人的英語水平高,原因是:一、英國殖民政府在200多年中,大力普及英語。二、印度的教育制度是在有條件的地方實行雙語教學。三、印度沒有類似于中國的標準普通話或者說是統一的語言。印地語算是講得人數較多的,但是也就是在北部普及,到了南方就行不通了。所以惟一的溝通工具就是英語。目前印度兩種官方語言一個是印地語,另外一個就是英語。如果不使用英語的話,印度北方和南方的人很難溝通。而且,其他大大小小的語言還有成百種之多,僅印度憲法承認的地區(qū)語言以及邦官方語言就有18種之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印度人使用英語遣辭造句都很精確、很規(guī)范,很書面。我記得在一個外交場合,一個印度人使用了一個很生僻的英語單詞,大家都以為沒有這個詞,但是那個印度人翻開牛津大詞典找到那個詞說,瞧,這個詞怎么沒有。雖然印度人的英語發(fā)音很特別,但是在并不妨礙他們同別人的交流。

  中國經濟時報:印度的軟件業(yè)像它的英語一樣,世界聞名。

  裴遠穎:印度重視軟件業(yè)的發(fā)展說明印度政府的遠見。自獨立以來印度政府就把科教發(fā)展置于重要的地位。1998年印度政府制定發(fā)展信息技術產業(yè)十年規(guī)劃提出要使印度成為這個領域中的超級大國!坝《冗^去失去了一次產業(yè)革命機會,現在決不能失去這場信息革命的機會”,這表明了印度要抓信息技術的決心。為了促進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印度政府在稅收方面給信息產業(yè)很大優(yōu)厚條件,逐步取消硬件和軟件的稅收。同時,放寬網絡公司上市標準,改組電信管理機構,打破國家對電信管理的控制。印度政府也為軟件公司創(chuàng)造更好的服務,提供高速通訊服務。此外,還出資2000多萬美元,建立風險投資基金,扶持中小軟件公司的發(fā)展。

  印度安得拉邦(邦相當于我們的省)的部長,率先在他那里實行政府部門和學校的計算機化,所以人們給了他一個雅號“便攜式電腦首席部長”。

  人才濟濟是印度軟件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印度軟件科技人才每年增加3.5萬,工科畢業(yè)生(包括專科院校)總數達到近百萬人。在硅谷和華盛頓信息技術行業(yè)人員中,有40%是印度人或是印裔。因為信息技術發(fā)展較快,印度政府鼓勵“海歸”,因為國內大有可為,那些海外人才也愿意回去。班加羅爾被稱為是“印度的硅谷”。

  印度軟件產業(yè)已經有相當的規(guī)模。2001年,其總產值已達近100億美元,并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長。印度政府規(guī)劃,軟件業(yè)總產值在2008年達到870億美元。

  印度認為信息產業(yè)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較低,能源、原材料消耗也低,想為新興發(fā)展中國家開辟一條新的發(fā)展道路:用信息產業(yè)來帶動經濟增長。當然,這只是一部分人的說法,這種模式是否行得通也有待檢驗,但是這個思路確有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之處。

  現在我們不時聽到一些來自印度的、看來似乎不切實際的“豪言壯語”,但是有一點我們應該記住,印度人在實踐中還是很務實的。

  (稿件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孫超)

 
編輯:聞育旻
 :::相關報道:::  
印度經濟發(fā)展提速 自信2008年前制造業(yè)超過中國 (2004-03-17)
印度經濟提速增長 有望成為亞洲經濟的新火車頭 (2003-11-10)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關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誠聘英才】-【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