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丨非遺)土家山歌傳新聲 千山萬壑起清音
中新社貴州沿河5月21日電 題:土家山歌傳新聲 千山萬壑起清音
作者 周燕玲
“花花橋子吔(呀依呀吔),當門的燈勒(呀依呀),梳起盤龍就要起身嘞?!痹谫F州省沿河民族中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土家族民歌代表性傳承人王波亮開嗓子領唱,臺下上百名學生眾聲應和,高亢嘹亮的歌聲在空中久久回蕩。
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地處武陵山腹地,生活在這里的土家族人曾經(jīng)是“對門喊得應,走路走半天”。因山高谷深,人們便以歌聲為紐帶,表達情感、傳遞信息。土家族民歌形式多樣,有山歌、風俗歌、小調(diào)等類型,山歌是沿河自治縣廣為傳唱的歌種。2010年,這里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命名為“中國土家山歌之鄉(xiāng)”。

“種田唱山歌、放牛唱山歌,談情說愛也要唱山歌,山歌伴隨著土家族人一生?!蓖醪ㄊ茉L時說,山歌是記錄一個民族歷史記憶的“有聲書”,再現(xiàn)勞動人民生活、感情的“音樂寫真”。
土家山歌的歌詞情感真摯、語言清新,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xiāng)土色彩,內(nèi)容涵蓋生產(chǎn)生活、衣食住行、喜怒哀樂等方面,其中還融合土家族的方言土語和襯詞,常用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裝飾。任何時候聆聽,都有強烈的畫面感,或是一時興起唱上一嗓子,都毫不違和。
“清早起來嗎啄杯兒,把草鞋穿啰啄杯兒啄,趕著牛兒嗎南啥,上高山啰啄杯兒啦啄,高山頂上嗎啄杯兒,好風光噢……”王波說,這首在沿河自治縣廣為傳唱的《望牛山歌》,呈現(xiàn)出一幅牛郎放牧的山水圖畫,在悠揚舒緩的旋律中,仿佛走進山野與牛郎一起放牧、吆喝。此歌還曾在歐洲等地演唱,受到不少海外觀眾喜愛。
與土家山歌相伴五十載的王波,在當?shù)乇环Q為“土家歌王”,曾在上海世博會高歌,也亮相多檔電視音樂節(jié)目。近年來,他把重心放在傳承方面,除了周末,他每天都會去多個學校教學生唱山歌。

高一學生田仕宇隨王波研習山歌兩年,唱歌成為她學習間隙的慰藉,開嗓如同清泉滌蕩疲憊。這個熱愛音樂的土家族姑娘,常在個人社交平臺發(fā)布自己唱山歌,以及與其他音樂融合的視頻,“要帶著這份熱忱,讓山歌在年輕一代中煥發(fā)新生”。
同一首山歌,地域不同,唱法也不盡相同,其旋律、節(jié)奏、調(diào)式、襯詞由不同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造就而成。因此,這位白天授課的“山歌先生”,晚上還會進村尋訪老歌師,用錄音機和筆記本記錄下那些即將消逝的旋律和歌詞。截至目前,王波已收集200多首散落在民間的土家山歌。
在貴州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穆維平看來,山歌既體現(xiàn)了當?shù)赝良易迦藰酚^向上、熱愛生活的精神面貌,又凝聚著他們的歷史記憶、生活智慧和情感愿望,對傳承和研究土家族歷史、藝術、習俗有重要價值。
“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快,傳唱于鄉(xiāng)野的山歌要想生生不息,就得把山歌的‘種子’種在娃娃心尖?!蹦戮S平說,山歌進校園,傳承有新聲。
山里人愛唱歌,不唱山歌不快活。行走在沿河自治縣,耳畔會不時傳來嘹亮或悠揚的土家山歌,師生會唱、農(nóng)民會唱,就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會唱。有的唱,有的和,歌聲穿越千山萬壑,余味悠長。(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21日 14:37:10
- 2025年05月21日 14:23:35
- 2025年05月21日 14:17:49
- 2025年05月21日 13:51:43
- 2025年05月21日 13:05:54
- 2025年05月21日 12:13:23
- 2025年05月21日 12:07:59
- 2025年05月21日 11:50:39
- 2025年05月21日 11:17:41
- 2025年05月21日 1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