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首次發(fā)現北宋東京城內城城門
中新社鄭州7月12日電 (王宇)中國國家文物局12日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fā)布四項考古最新進展。其中,河南開封首次發(fā)現北宋東京城內城城門,北宋東京城景龍門遺址成為目前中國考古發(fā)現北宋時期規(guī)模最大、規(guī)格最高的都城城門遺址。
文獻記載,北宋東京城景龍門于北宋崇寧年間由李誡主持重修,城門夯筑、磚墻砌造等工藝與《營造法式》相符,是北宋東京城內城北墻三個城門中位于中間的一座,又名酸棗門。景龍門沿用五代后梁東京城興和門,晚期進行了重修改建,現存遺址打破晚唐五代時期的舊汴州城北墻,在金元時期被廢棄。
2023年11月至2024年6月,考古工作人員對景龍門遺址進行了系統(tǒng)性發(fā)掘,已清理發(fā)現唐宋至明代不同歷史時期的城墻、城門、建筑、道路、水井、農田等遺存70余處,出土遺物2100余件。
據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介紹,景龍門遺址城門整體結構為一門三道式,由門道、隔墻及兩側墩臺構成。城門通闊約60米、進深約19.3米。門道均寬約5.6米,為排叉柱過梁式構造,兩側保留有地栿基礎,碎瓦與灰土交替夯筑。
遺址還發(fā)現有金南京皇城北墻,墻寬8米至10米,殘高約2米,打破北宋晚期地面及北宋晚期包磚夯土臺基。遺址發(fā)現的保存較為完整的明代周王府遺存,包括北蕭墻、農田、水井、道路、祠廟、別院等,展示了明代藩王的生活圖景。
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王三營表示,景龍門遺址考古首次發(fā)現宋內城北墻與金南京皇城北墻并不重疊,為研究金代重修南京城提供了新的認識。景龍門位置的確定對于北宋東京城復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遺址發(fā)掘填補了北宋東京里城城門考古的空白。
史料記載,開封地處黃河“豆腐腰”最脆弱位置,歷史上曾六次被黃河水淹沒毀城。如今,開封城下依次埋藏著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及清開封六座古城。開封“城摞城”的考古發(fā)掘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10日 14:07:30
- 2025年05月10日 12:18:19
- 2025年05月10日 08:35:25
- 2025年05月09日 21:36:29
- 2025年05月09日 16:54:19
- 2025年05月09日 16:39:20
- 2025年05月09日 16:06:58
- 2025年05月09日 14:48:55
- 2025年05月09日 11:26:57
- 2025年05月09日 09:37:52